2016 年直播元年以來,今年直播走向更細緻分工與多元應用,從直播電競、直播電商到娛樂影音、教育學習等各種內容直播,加上不同產製方式如 UGC、PGC,或者是合作分工的 PUGC 等,直播的即時性、互動性顛覆傳統影音內容的娛樂體驗,網友對於收視直播的行為和心態如何?未來還能吸引更多眼球、創造多少粉絲經濟?
創市際偕同中華全球市調為了解台灣網友收看直播的行為與態度,於 2017 年 4 月 27 日至 5 月 2 日,針對 20-55 歲網友進行了一項「台灣網友直播看什麼?」調查,總計回收了 627 份問卷。再邀請完成量化問卷的 中重度直播收看者,進入線上質化採用 conLab 進行直播觀賞者的團體討論,討論時間為 2017 年 5 月 10 日 至 22 日,共計 77 名受訪者參與討論,期望採多元調查方式來提供不同角度的收視者洞察。
智慧型手機,為主要收視載具!

根據 2017 年台灣網路基礎調查可知,台灣民眾最常用的網路裝置為智慧型手機,而觀看直播的載具也以 「智慧型手機(74.8%)」為主,其次才是「桌上型/筆記型電腦(58.3%)」,其中桌機筆電以男性使用者較多, 可見直播收看跟隨著網路裝置無太大差異。而使用「平板電腦」約為兩成。
晚上是收視高峰

由數據顯示,收看直播的時間點以晚上「20:00-21:59」為最高峰,共有 63.3% 的網友會在此時收看直播, 其次是晚上「22:00-23:59(37.6%)」。調查顯示晚上是主要的收視時段,白天則收看率較低,收看的情境可 能是飯後的閒暇時間。

直播收視群多在晚上飯後空閒時間收看直播,近五成覺得是可以「消磨時間(48.6%)」!另外,認為直播能 提供「娛樂性(41.3%)」及「獲得實用資訊(40%)」的也逾四成以上,顯示人們除了打發時間,還能從直播中 獲得一些放鬆娛樂的愉悅跟有用資訊。
同樣的內容在不同管道曝光時:先選網路!

詢問收視者:若是同樣的節目內容分別在網路上直播與電視上播放,您會如何選擇?近四成受訪者會優先選 擇收看「網路直播(38.8%)」,也有相近的比率認為「哪個平台先播放就先看哪個(38%)」。顯然除了時間因 素外,直播收視者還是習慣透過網路管道收看。
[洞察] 沉浸於直播的魅力–互動成就了一種社交滿足
透過此次 77 名直播收視群的線上團體討論可發現,對人們來說收看直播的同時,也是在實現一種社交行為! 直播的吸引力正來自於它的高互動性,特別是包含了不同層次的互動,從直播主的陪伴、直播主與收看者群 體的互動、到直播主特別關注收看者的個體間互動,都提供了人們對社交人際的滿足。

[洞察] 看直播,讓人經驗一種放鬆、娛樂享受的心理滿足
對直播收視群來說,他們表達收看直播時的感受是很放鬆,反映出直播是一種能提供人們去經驗放鬆紓壓及 娛樂享受的心理滿足活動,對照人們收看直播的原因,近半數主要是因為打發時間,但也正因為得到娛樂感 讓人們持續收看。在人類社會忙碌步調下,它如同提供一種輕鬆娛樂的新角落,供人們造訪停留。當然,在 浪潮初起下,也有部份的人表示是為了跟上流行,而進入這個場域。

名人主播搶眼球、素人主播緊追在後

在本次調查中發現,最吸睛的直播主還是多以具知名度的名人為主,如「部落客、網紅(50.9%)」和「藝人、 明星、模特兒(49%)」;但也有超過四成的人們,會去關注「素人、親友(41.9%)」的直播內容。
[洞察] 無法忽視的愛– 直播主vs.粉迷間互依的情感連結
走進這個新的類傳播場域,可透過人們想對自己的直播主說的話,窺見人們與偶像間的關係似乎更為接近,更 富含生活真實感。幾種類型比為正面情感的內容,包括像朋友家人互動的感謝,也有偶像崇拜式的讚揚和告白, 可看出收視者與直播主的互動類型。

93.1%未來會繼續收看直播
超過九成網友「未來會繼續收看直播」,而不會收看者僅 6.9%,不想繼續收看的原因是內容為主,包括 「對直播內容不感興趣」、「觀看直播無法獲得有用資訊」和「比起收看網路直播,更喜歡收看電視頻道」

No LIVE, No Life…少了直播,多了無聊
對於看直播的人們來說,他們試想若生活中少了直播,大部份的人都會感覺變得無趣、無聊,呼應了前述直 播就是消磨時間、提供娛樂和資訊,若不收看直播,將會減少一項娛樂和資訊管道。但有趣的是,仍有少部 份的人表示,少了直播好像反而會增加一些時間和自由,可見投入有聊事物時,時間也在無形之間被綁架了!

人們對臉書 Facebook 直播的看法和建議
Facebook 使用者眾,因此直播的收視率、互動性高,內容種類多元化,但也因為過多導致人人直播的洗版 效果,太多的內容也有缺乏分類的問題。

人們對 YouTube直播 的看法和建議
YouTube 平台主要透過廣告營利,因此相較於其他直播管道,收看 YouTube 直播時就有廣告頻率的問題, 此外 YouTube 的連線品質、互動性也是受訪者認為可以改進處。

人們對直播平台/App 的看法和建議
目前直播收視群普遍認為直播平台/App 的內容同質性高、且缺乏深度,多是聊天、閒談,相較於其他直播管 道(如社群、影音平台的直播等),直接送禮或贊助制度造成獎勵導向的直播內容產生。

結論
▸ 新型態的娛樂與社交,內容與互動是關鍵
直播就像其他的網路娛樂服務,隨著科技發展進入網友的數位生活,直播的收視方式、收視時間和上網行為差異不 大,但他的即時、真實、又能互動的特性創造了另一個社交空間。對收視者來說,直播可以消磨時間、也能提供軟 性的內容,有與直播主間的個體互動、有與所有觀眾的群體互動;從直播的吸引力、想對直播主說的話來看,直播 主是陪伴收視者的朋友、或是他們崇拜的對象,讓收視者持續收看的除了直播內容、亦是社交互動。
▸ 直播熱潮未退,但需要打造特色和主題分類
超過九成受訪者認為未來會繼續看直播,且未來生活少了直播會很無趣,但面對社群網站、影音網站提供直播服務、 以及如雨後春筍冒出的直播平台/App,各式各樣的內容和互動方式,如何吸引使用者是一個門檻,如何吸引使用者 付費是進一步的課題! 尤其是直播平台/App,不像 Facebook、YouTube 有既有的使用者,直播平台/App 若沒有清楚的市場區隔即可吸引 觀眾,例如電競遊戲、運動賽事的直播平台,只有素人直播節目則容易淪為高度碎片、同質性高、缺乏深度的互動 內容,因此打造市場區隔是差異化重點,例如部份直播品牌打造節目單、PGC 內容、請來名人加入平台等。另一方 面也有平台試圖想透過建立人與人的牽絆建立社群性,來尋求不同角度的切入,想取得市場一席之地。 此外,市場區隔的另一個方式即是主題分類,人們在 Facebook 直播和直播平台/App 的使用經驗裡,都提到「缺乏 分類」一事;因兩者以品牌或個人為使用主體,未有以內容作為主題的分類推薦,則是收視群認為可以再強化之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