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Vibe Marketing 正在發燒:AI 讓重心回歸創意,好內容不再卡關

  • 作家相片: Rachel Tan
    Rachel Tan
  • 2小时前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ree

許多行銷人都經歷過「靈感來了,卻來不及執行」的狀況。市場瞬息萬變,內容從發想到上線的冗長流程,往往讓最初的創意火花消磨殆盡。 


在過去的 12 個月,Vibe Marketing 的搜尋熱度成長了 686%。這篇文章整理了 Vibe Marketing 的概念與做法,協助品牌讓好的內容更快成形、也更精準命中受眾痛點。 


ree


什麼是 Vibe Marketing 呢? 

Vibe Marketing 指的是把生成式/對話式 AI 加入行銷流程的做法。這個觀念由知名行銷科技大師 Scott Brinker 提出,概念源自於 Andrej Karpathy 的「Vibe Coding」:用自然語言和 AI 協作,讓品牌不需要手動寫程式,就能把想法快速變成可用內容。行銷人員可以透過給予 AI 工具指令完成多項任務,例如文案、腳本和圖像等,再由人進行挑選與微調,藉此大幅減少繁重工作。 

  

推動 Vibe Marketing 的三大因素 

  • AI 技術已足夠成熟:現今的 AI 工具已能穩定處理多數內容工作,輸出速度與品質足以支撐日常產出。 

  • 非工程背景也能上手:承接 Vibe Coding 的概念,行銷人員使用自然語言即可操作工具,讓想法更快轉成可上線內容,並降低對工程資源的依賴。 

  • 客製與導入成本下降:透過簡單設定與語氣規範即可貼合品牌要求,建置與維護的時間與費用同步降低。 

  

將 AI 置入行銷工作流程中,行銷人員便能把工作重心放回創意與訊息表達,內容就能更快成形,也更貼近受眾。 



傳統行銷 vs Vibe Marketing:一眼看懂關鍵差異  

規劃行銷策略時,理解兩者的不同有助於品牌做出最適合的決策。以下是傳統行銷及 Vibe Marketing 的差異: 

ree


品牌應該如何實施 Vibe Marketing 呢?

1. 整理目前的工作流程 

找出最耗時、重複性高的工作,交給 AI 工具處理,將心力集中在策略與創意上。 

 

2. 定義品牌的形象與語氣 

品牌的說話方式會直接影響受眾感受。運用 AI 蒐集評論、私訊與社群貼文,歸納出一致的語氣設定。 

 

3. 競品研究自動化 

使用 AI 追蹤競爭對手的公開素材與溝通重點,整理成重點摘要與差異分析,快速找出可切入的溝通角度。 

 

4. 建立無程式碼行銷自動化 

不需寫程式,也能把「需求說明 → 多版本生成 → 內部審閱 → 發佈 → 歸檔」串成一條標準流程,減少來回耗時。 

 

5. 打造 Vibe Marketing 內容引擎 

採用「AI 生成多版 → 人工潤飾 → 上線」的固定節奏,並持續追蹤哪一版表現較好。 

 

6. 導入社群經營與客服的 AI 助手 

把 FAQ、政策與語氣規範建立為知識庫,由 AI 先產出初步回覆,再由人工最後審閱與送出,縮短回應時間並維持專業口吻與一致性。 

 

7. 把品牌情感融入每個細節 

不只社群貼文,在訂單通知、產品包裝、感謝卡與載入畫面等都能展現品牌調性,讓體驗更一致、印象更深刻。 

 

8. 用顧客的語言說話 

不同平台需要不同語感,品牌可觀察受眾在各平台的常用字與句型,調整語氣並驗證效果,讓互動更自然。 

 

9. 找到品牌的人格設定 

把品牌當作一個人,用三個關鍵形容詞說清個性。同步建立表達範例與邊界,再用內部評分或小型用戶訪談評估檢查一致性。 

 

10. 建立一致的品牌視覺系統 

制定色彩、字體、影像風格與 Logo 的使用規範,以 AI 輔助產生版型與套版流程,確保跨平台一致性。



結語 

對品牌而言,Vibe Marketing 讓內容更快到位,品牌能把重點放回創意與策略。透過 AI 版本管理,加速素材輪替與版位適配,依受眾與版位調整素材內容與版型,讓預算落在有效曝光上。 


AI 負責效率,人把關策略與風險,內容與媒體的節奏就能貼齊市場脈動,穩定提升觸及與轉換成效。 



資料來源: 

The Rise of Vibe Marketing, Exploding Topics 

  

106 台北市大安區基隆路二段 172-1 號 13 樓

電話:02-66315699    傳真:02-66315698 

統一編號:28112580   Facebook

隱私權聲明  GDPR遵循承諾 

© Copyright cacaFly.com, 2009-2019, all rights reserved.

Amazon, Amazon Ads, and all related logos are trademarks of Amazon.com, Inc., or its affiliates.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