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 廣告創意最佳實踐:短影音與沉浸體驗的行銷趨勢
- jessielinyy
- 4小时前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
在國際市場,X(原 Twitter)早已不再只是單純的社交平台,而是逐漸轉型為品牌溝通、創造沉浸體驗的重要場域。許多國際品牌將 X 視為媒體策略不可或缺的一環,透過影音、廣告互動與跨平台操作,讓品牌故事在第一時間被看見。
回到台灣市場,雖然 X 的用戶規模不若 Facebook、Instagram 廣大,但卻聚集了極具影響力的族群,例如金融投資圈、科技愛好者、動漫與聲優粉絲,以及高度活躍的 K-pop 社群。X 能在短時間內放大議題聲量,對品牌來說是一個「高影響力滲透」的舞台。但要真正讓廣告在 X 上被看見並產生影響力,光有平台不夠,還需要掌握創意的關鍵。
創意最佳實踐:品牌該掌握的原則
根據 X 官方釋出的 Creative Best Practices,要讓廣告在平台上真正脫穎而出,可以從以下幾個面向著手:
文案要短、要真實
- 最有效的廣告文案通常只有 50–100 個字元,簡潔直白、聚焦單一訊息。
- 保持真實與自然,不要過度推銷,而是以品牌本色與受眾對話。
建立行動誘因
- 創造緊迫感,例如限時優惠、稀缺價值,推動立即點擊或購買。
- 使用明確的 CTA(如「立即訂購」、「了解更多」、「下載應用程式」),並避免分散注意力(例如多表情符號、@提及或主題標籤)。
產品與視覺突出
- 97% 的使用者在 X 上會聚焦於 視覺內容。廣告必須突出產品或核心訊息,並確保圖片與文案緊密呼應。
行動裝置優先
- 超過 80% 的用戶在手機上使用 X,素材必須針對行動螢幕最佳化。
- 推薦比例:16:9 或 1:1,並確保文字在小螢幕上清晰易讀。若要創造全螢幕沉浸感,可嘗試 9:16 垂直影片,並搭配聲音設計。
影片為核心
- 影片是 X 上成長最快、最具影響力的創意形式。
- 建議控制在 15 秒內,前 3 秒就要有品牌或強烈動作,搭配字幕或文字覆蓋,確保無聲環境下仍能傳達訊息。
- 官方數據顯示:在前三秒內露出品牌,能讓品牌記憶度提升 30%。
多元測試與風格嘗試
- 使用 3–5 種不同的廣告格式(圖片、影片、輪播、集合式廣告等),不僅能提升品牌知名度,也能推高購買意願。
- 建議嘗試不同語氣與風格,甚至加入幽默或詼諧元素,觀察受眾反應,找到最合適的溝通方式。

在掌握這些創意規則後,品牌最關心的問題是:這些方法在實際操作中是否真的有效?以下兩個國際案例 —— Dior 與 YouTube × X,正好展現了如何把理論轉化為成果,並透過數據驗證創意的影響力。
案例一:Dior — 將伸展台搬上 X
Dior 在 Fall 2023 系列上市時,透過 Collection Ads 將巴黎伸展台搬上了 X。品牌同時測試了多種廣告格式(圖片輪播、影片卡片),最終發現 Collection Ads 的表現最佳。這種廣告形式結合主視覺影片與下方多款產品縮圖,不僅完整傳遞品牌故事,還能引導使用者瀏覽商品與完成購買。
成效數據顯示:
Collection Ads 的 每次連結點擊成本比其他廣告格式低 25%
廣告的 Ad Relevance(廣告與受眾的相關性)高出 1.9 倍
這證明了測試與優化廣告形式的重要性:當品牌在創意內容與投放方式上更貼近受眾,不僅能降低成本,更能提升互動效率。
台灣觀點: 高端品牌在台灣同樣常透過直播或短影音營造沉浸體驗(如時裝週或新品發表)。若能同步將精彩片段放上 X,搭配即時話題操作,就能放大媒體與社群聲量,成為跨平台的放大器。

案例二:YouTube × X — 雙平台聯手的沉浸體驗
YouTube 與 X 合作推廣 NFL Sunday Ticket & YouTube TV,打造專屬的沉浸式廣告體驗。操作的關鍵在於 X 對粉絲行為的深度分析:
先根據使用者在平台上的互動,分類出不同粉絲角色(如 Casual Fans、Avid Fans、Fantasy/Betting Fans)
透過 “Multiview Engine”,推薦與粉絲最相關的比賽組合與內容,讓廣告體驗更貼近興趣
成效數據顯示:
粉絲對 YouTube TV 的考慮度(consideration)有顯著提升
在活動期間,有 59% 的粉絲第一次在 X 提到 YouTube TV,顯示活動成功觸及大量新受眾
Engagement Rate(互動率)更是品牌平均值的 2 倍
台灣觀點: 雖然台灣沒有 NFL,但跨平台放大的策略同樣適用。例如:
電影公司可先在 YouTube 上釋出預告片,再透過 X 聚焦影迷社群,放大討論度
電商平台在促銷檔期前,先用 X 進行聲量啟動,吸引族群討論,導流至蝦皮、momo、PChome 完成交易
這樣的操作能讓 X 成為「話題啟動器」,並與其他主流平台形成互補。

結語:品牌如何在台灣運用 X?
綜合以上案例與最佳實踐,我們可以歸納出幾個品牌在台灣運用 X 的關鍵建議:
跨平台整合:將 Facebook/IG 或 YouTube 的主力內容微調後放上 X,形成跨平台話題流。
即時議題操作:結合台灣市場最常被討論的主題,例如體育賽事、K-pop、金融政策,讓廣告自然融入使用者對話中。
沉浸式創意:利用 Video Ads 或 Collection Ads,將品牌故事與購物行為無縫結合,讓廣告不只是曝光,更是參與。
雖然 X 在台灣仍屬於小眾平台,但它所聚集的使用者群體卻擁有高度的話題影響力。對品牌而言,這是一個「雖小但強」的媒體舞台,只要能把握創意與話題性,就能放大聲量並驅動消費行為。
在這個變化快速的數位環境中,cacaFly 不僅協助品牌 精準投遞廣告,也能根據 策略需求提供跨平台整合方案,並透過最新的趨勢觀察與數據洞察,讓品牌不只是跟上趨勢,而是引領潮流。
🔎 追蹤我們 Facebook 官方粉絲團
資料來源:X Business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