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流量到轉換:X 廣告的實戰密碼
- jessielinyy
- 3小时前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在行銷漏斗中,曝光與話題固然重要,但真正能推動業績的關鍵在於「能否把人帶到官網、商品頁或活動頁」。X 雖然在台灣的使用者總量不如 Facebook 或 IG,但卻聚集了許多高活躍族群,如科技愛好者、金融投資圈與 K-pop 粉絲。這些族群雖小眾,但互動度與影響力極高,只要操作得當,流量與轉換效率一樣能展現驚人成效。
以下透過三個國際案例,觀察 X 廣告如何在不同情境下,幫助品牌與組織精準導流,並帶來實際的成效數據。
案例一:分階段推廣,驅動導流與品牌互動
墨西哥航空(Aeroméxico)在 90 週年活動中,採取了分階段的推廣策略,結合大型曝光與互動導流格式。
操作內容:使用 Trend Takeover+、Reach Campaigns、Scheduled Notifications 等方式,先行預熱,再推進大規模觸及,最後持續維繫受眾互動。
成效數據:
- 在 Reach Campaigns 中取得 64M 次曝光
- 在 Trend Takeover+ 格式中創造 10.2M 次曝光
- CPM(每千次曝光成本)為 $6.50 MXN,比 benchmark $15.00 MXN 低 56%
- 每次互動成本(CPE)為 $3.31 MXN,比 benchmark $4.50 MXN 節省 26%
啟發重點:多階段、多格式的操作,能確保不同時期都有流量與互動持續累積,並在成本效率上顯著優於市場平均。

案例二:精準受眾導流,降低流量成本
沙烏地阿拉伯旅遊局透過 X 廣告推廣旅遊內容,並針對不同 campaign 目標進行 AB 測試。
操作內容:測試「Link Clicks」與「Web Conversions」兩種 campaign 目標,使用單影片廣告(Single Video Ads),並搭配地理定向以提升精準性。
成效數據:
- 每次連結點擊成本降低 80%
- 每次網站訪問成本降低 87%
- 點擊率(CTR)比「Link Clicks」目標高 2.2 倍
啟發重點:設定與品牌目標一致的 campaign,是影響導流效率的關鍵。對需要實際帶動行動(如報名、註冊、內容瀏覽)的品牌,Web Conversions 比單純追求點擊更能優化成效。

案例三:大規模推廣,快速引導受眾行動
INEGI(墨西哥經濟普查)需要在短期內大規模推動民眾參與普查,於是利用 X 廣告達成廣泛觸及與任務導流。
操作內容:採用 Reach Campaign 與 Engagement Campaign,搭配 Timeline Takeover、Trend、Hashmoji/Hashfetti、Website Cards 等多樣格式,並分為預熱、上線、延伸與最終階段。
成效數據:
- 總曝光達 195M 次,CPM 僅 $6.20 MXN,比 benchmark $15.00 MXN 提升效率 58.7%
- 互動數 701K 次,互動成本 $2.46 MXN,比 benchmark $4.50 MXN 提升效率 45.3%
- 約 14.4M 次曝光 來自 Timeline Takeover 與 Trend 格式
啟發重點:分階段推廣結合多格式策略,不僅能迅速擴大觸及,還能在互動成本與效率上大幅優化,證明 X 廣告能勝任大規模的公共宣導與品牌專案。

台灣觀點延伸
在台灣市場,品牌普遍仍以 Facebook、Instagram、Line 作為導流主力。但若目標是針對特定族群(如科技迷、金融圈、K-pop 粉絲),X 廣告能補足差異化的價值。
科技產業:新品發表可透過 X 引爆話題,並將使用者導流至報名頁或購買頁。
金融服務:針對投資族群投放,直接導流至開戶頁、研究報告下載頁或講座報名頁。
娛樂產業:演唱會、電影上映,可藉由粉絲社群議題發酵,進一步導流至售票頁或官方商城。
關鍵在於:
目標設定要精準
素材要符合族群習慣
跨平台協同操作
這些案例顯示,X 廣告不僅是放大聲量的平台,更能承接導流與轉換,成為行銷漏斗中不可或缺的一環。cacaFly 能幫助品牌:
精準設定受眾與 campaign 目標,找到最有效率的流量來源
設計多元素材並規劃策略,放大導流與轉換成效
提供最新趨勢觀察與數據洞察,讓品牌持續保持領先
🔎 追蹤我們 Facebook 官方粉絲團
資料來源:X Business
